元清两朝,统治者为什么打压道教?

元世祖忽必烈打压道教是为当时蒙古统治集团内部的最高权力斗争服务的。元太祖铁木真晚年好神仙之术,道教全真龙门祖师丘处机万里西行,一言止杀,铁木真称其为老神仙,尊为长春真人,勅建燕京长春宫(今北京白云观),命其“管领天下出家人”,连在蒙元故都和林城也修建了道观“三灵侯庙”。后元太宗窝阔台、太宗乃马真皇后、定宗贵由、定宗海迷失皇后亦沿其旧制尊崇道教。

全真道得蒙元最高统治者扶持,一时大兴于北方乃至漠北和西域,乃马真后称制三年曾刊行《玄都宝藏》七千八百多卷,尽括天下道教经典入内。元定宗贵由死后,其妻海迷失后抱幼子失烈门称制,元太祖铁木真第四子拖雷长子蒙哥自立为汗,杀失烈门,夺取蒙古汗国最高统治权,后战死于四川钓鱼城,其弟忽必烈又自立为汗。时铁木真三子窝阔台之后裔不服,不承认蒙哥、忽必烈的汗位,屡叛于西北。由于窝阔台一系蒙元统治者始终尊崇道教,故蒙哥、忽必烈将道教视为窝阔台系旧党,倍加猜忌,疑有“张角斗米之变”,早在元宪宗蒙哥八年就有过打击全真道的焚经之事。

后燕京长春宫道士何巨川又上书阻止忽必烈伐宋,有好事者便趁机谮之,说道教不与忽必烈一条心,并诬告全真道过去仗元太祖、元太宗之势霸占佛寺四百八十余处。遂有灭宋后的次年(至元十八年)忽必烈召开佛道辩论大会,佑佛抑道,于燕京筑焚经台下令收缴焚毁道教经典,并将先前乃马真后称制时刊行的《玄都宝藏》七千八百卷也全部焚毁。又命各地均筑焚经台,在全国范围内收缴道经和印板销毁。这就是元代历史上有名的“至元焚经之祸”。

“至元焚经之祸”是中国历史上道教最大的法难,而焚经之后蒙元统治集团也就改变了之前的宗教政策,中国古代的道教典籍经元火以后亦大多残缺不全了。

02

道教经籍总集《道藏》的渊源

道教典籍的渊源,可以追溯至教团正式创立之前。据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著录,先秦至西汉的道家和神仙家著作,共有47种,1198卷(篇)。这些古籍现大多已经失传,留传下来的少数经典,如《老子》、《列子》、《庄子》、《管子》、《淮南子》、《墨子》、《孙子兵法》、《黄帝内经》等书,后来都要被当作道教的典籍,收入《道藏》之中。是为道教典籍的最早来源。

道教开创之初,经书不多。魏晋以后,随着道教的倡行,道书日滋。据《抱朴子内篇·遐览》记载约670卷,另有符500余卷,共约1200卷。南北朝时,宋陆修静又广为搜访,于泰始七年(471)上《三洞经书目录》云:“道家经书,并方药、符图等,总一千二百二十八卷。其一千九十卷已行于世,一百三十八卷犹在天宫。”三洞之名,盖始于此。不久,梁孟法师又撰《玉纬七部经书目》,是为七部之称的由来。

道教创立于东汉末年,由于它本身托根于道家,糅合了神话传说、巫文化、神仙方伎、阴阳五行谶纬之学,又吸收了封建社会中农民的某些社会理想和政治要求,所以思想体系极为复杂。倡行以来,除了大量自造道书并将《汉书·艺文志》所载道家、房中、神仙三家的典籍列为道经外,甚至从北周开始先秦诸子百家、周秦孤本古籍无不收录。

这样一来,道教典籍越来越多。《道藏》只收入与道家有关的书籍。如《道藏》正一部所收唐马总《意林》,实为里面摘抄有先秦道家诸子书;《墨子》里面也有众多道家思想。

大规模编藏道书始于北周。周武帝时,“以沙门邪滥,大革其讹”,召道士王延至京,为置通道观(即唐玄都观前身),并精选道士八人,与延共弘玄旨。北周天和五年(570)玄都观道士所上《玄都经目》,增入诸子论,共6363卷,较诸陆修静所搜集者已大大有增加。建德年间,周武帝敕置通道观,令道士王延“校三洞经图,缄藏于观内。延作《珠囊》七卷,凡经传疏论八千三十卷,奏贮于通道观”。

由于历史兴衰,兵火战乱及统治者的喜怒无常,在道家最兴、崇道之风最盛的几个时期,唐宋金元所出产收录或整理收集的《道藏》竟无一流传下来;

金朝章宗时,编刻《大金玄都宝藏》,共六千四百五十五卷。元朝初年,全真道士宋德方主持编刻《大元玄都宝藏》共计七千八百余卷。其中大部分为道家哲学义理精华,这些书经此焚经之后大部分不存。自晋唐宋以来历代隐士与道士精心积累保存的大批珍贵典籍,这一时期搜罗增编的各代隐士学者的孤本达到宋元《道藏》的最高数字。

经焚经之祸,自南北朝唐宋以来历代隐士与道士精心积累保存的大批珍贵典籍、道书,都而致缺佚,早已不存。可知那批典籍之特色与珍贵。历代道家诸子经典注疏大部分亡佚,古太玄部大部分亡佚、《道藏阙经目录》所载老君所传经典基本亡佚。现存者为明正统十年(1445)刊行的《正统道藏》及万历三十五年(1607)张国祥缉印的《万历续道藏》。

现存之《道藏》是由明成祖永乐四年,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及其弟张宇清奉诏主持编修。英宗正统九年又诏通妙真人邵以正校正增补,于正统十年刊板事竣,共计五千三百零五卷。后世以刊板年号称其书为《正统道藏》。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又命第五十代天师张国祥主编成《续道藏》。正续《道藏》共收入各类道书一千四百七十六种,五千四百八十五卷,分装成五百一十二函,每函依《千字文》顺序编号,经板十二万一千五百八十九块。《道藏》中的各种典籍,都按“三洞四辅十二类”的分类方法编排。

03

当今中华民族信仰危机

满清为了统治汉人思想,对汉族等民族信仰的道教进行打击与压迫,至满清末年,好多个县的道观都被清政府改为佛寺。台湾更是经过满清和日治时期严重的抑制道教,规定庙观不可以有道教神像,好多汉族民众为了保留道教,纷纷把道观改成佛寺,以保留道教神像。民国光复台湾后虽然大力扶持道教,道教虽然也成了台湾信众最多的宗教,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使民众产生了即信道教也信佛教的信仰。

满清政府在统治上,国内打压汉民族和道教,对待外国,自以为是天朝上国,别国都是蛮夷小邦,都没什麼文化,自我封闭,自我满足,不肯睁开眼睛看世界,这种鄙视它国、妄自尊大、自欺欺人的态度导致闭关自守、落后挨打而误国误民。

满清仅有詹天佑先生的火车挂钩这一项留学归来的世界级发明,而推崇道教的明朝平均每年至少有一项世界级的发明(按:道教是唐朝的国教)。满清末年死气沉沉、毫无生机的中国国民竟被外国人认为人种有问题,满清让中华民族中毒而难以自拔。 ­

一个民族的伟大在於文化,文化的核心—宗教若不入流,那是十分可悲的事。基督教文化团结了欧美诸国,伊斯兰教文化团结了阿拉伯诸国,而道教能容得下其他宗教,对其它宗教是一种兼容并蓄,我们华胥子孙忘掉祖宗华胥太久了,希望华胥子孙用华胥、伏羲女娲、炎帝、黄帝、老子一脉相承之道教团结中华民族。近代享誉海内外的一代道教仙学宗师陈撄宁先生曰:“吾国一日无黄帝之教,则民族无中心;一日无老子之教,则国家无远虑……”

陈撄宁先生曰:“吾人今日谈及道教,必须远溯黄老,兼综百家,确认道教为中华民族精神之所寄托。切不可妄自菲薄,毁我珠玉,而夸人瓦砾。须知信仰道教,即所以保身;弘扬道教,即所以救国。勿抱消极态度以苟活,宜用积极手段以图存,庶几民族尚有复兴之望。武力侵略,不过裂人土地,毁人肉体,其害人思想,劫人灵魂,其害深。武力侵略我者,我尚能用武力对付之;文化宗教侵略我者,则我之武力无所施其技矣。若不利用本国固有之文化宗教以相抵抗,将见数千年传统之思想,一朝丧其根基,四百兆民族之中心,终至失其信仰,祸患岂可胜言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电脑鼠标锁住了怎么解锁 鼠标锁定解锁快捷键是什么
十首经典爱国诗词,满满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