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盒子,可以说是“盒子”界的扛把子,作为在线教育领域的互联网科技公司,作业盒子目前已经完成了1.5亿美元的D轮融资,由阿里巴巴领投。而在此之前的5轮融资里,据传作业盒子的投资方已经云集联想之星、好未来教育集团、百度风投、云峰基金、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等,每一个投资方都名声赫赫。
不过,这个“抢手”的盒子究竟有多好,似乎未见得。
收费问题遭人民日报质疑、被“扫黄打非”部门查出违规、进校受挫、家长反映其并非教育而意在吸金……种种声音也使得作业盒子陷入“舆论风波”,需要提到的是,风波之下,刘强东已经退出股东行列,而其余资本大佬还会坚守多久?
马云、李彦宏抢“盒子”
公开资料显示,作业盒子系列APP是由北京知识印象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教学辅助工具,旗下产品包括作业盒子小学、作业盒子中学、小象数据平台、象爸象妈和布克学院。
2017年11月,在全球未来教育大会上,作业盒子CEO刘夜放出“豪言”,要“让机器成为最好的老师”。实现这一目标的利器就是作业盒子的AIOC(AI-Oriented-Content)战略。
所谓AIOC,是一个全人工智能系统,基于自适应学习场景进行内容建设。通俗讲就是把内容做成极小的切片,再从不同的角度来重构塑造,让每个孩子拥有自己独立的AI老师,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野心勃勃的刘夜企望以技术战颠覆K12领域的游戏规则。作业盒子官方透露的数据显示:2018年11月,截止2018年11月,其用户数量已超4000万,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500多座城市的10万所学校。独立日活超500万(其中学生超过400万),MAU逾1500万,每日产生学习行为数据为2亿条。
按照官方的说法,作业盒子率先打通了K12全学段、全学科的作业场景,构建了从工具到内容再到大数据的智能教育完整生态。
课程和教材的不断丰富,意味着数据容量的急速增长。AI的应用同样建立在强大的计算力基础之上。有分析观点认为,这也给作业盒子的研发团队带来了压力,比如:高峰期,如何保证用户访问的流畅性?海量题库、图片、音视频如何安全存储和按需扩容?如何提升新AI产品的数据处理效率?
被家长控诉商业套路太多
从商业模式角度,作业盒子是以公立学校业务为主场,依托AIOC实现“基于公立学校教学工具的场景流量”和“基于教辅场景的服务变现”有机连接。
但这也是一个大坑。据一位分析人士观察,“在市面上,像‘作业盒子’这样的APP有很多,大多走的是通过校园推广获得巨大用户群体,通过内购增值业务来获取利益的路子。而这种商业模式必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隐性内购问题、不良商业广告问题、游戏问题以及提供的学习内容是否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问题等。”
“商业化做的有点过了。”家长用户对作业盒子APP的抱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收费项目太多,除了会员充值,教学直播要收费,答题解锁要收费;二是PK点、金币、体力卡、皮肤等“网络游戏”的套路太严重。
令一些教育专家质疑的是,通过游戏化的激励方式虽然能够提升APP使用时长、并激发学生用户的付费欲望,但本质上,这种模式是利用未成年儿童人性的“弱点”进行盈利。
“这就暴露出互联网思维和教育思维的区别。互联网追求的数据增长,所以对于互联网从业者来说,用户停留的时间越长,留存数据越好,付费率越高,才是唯一正确的目标和方向。但对于教育来说,通过这种擦边球的内容吸引用户到APP,失去了教育的本质,又有什么意义?”
人民日报曾从学习助手还是娱乐软件,教育工具还是吸金手游,减负增效还是加压添扰三个方面发文质疑“作业盒子”,引发行业热烈讨论。
虎符财经就相关问题邮件采访作业盒子,得到回复是,因近期即将召开新的战略信息发布会,不方便接受媒体采访。
估值“飞驰”更需脚踏实地
2019年1月2日,教育部发布《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要求各地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防止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作业盒子主要通过与学校合作的方式扩展业务,一纸令下,对作业盒子的营收模式产生巨大影响。
4月28日,“作业盒子”主体公司北京知识印象科技有限公司发生股东变更,刘强东以及其控股公司东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退出股东行列。一时间,有关作业盒子“资金断裂”的消息甚嚣尘上。
5月30日,亿欧教育报道:据可靠消息得知,作业盒子已完成新一轮1.5亿美元融资,此次融资由阿里巴巴领投,投后估值超过10亿美元。
公开资料显示,成立五年来,作业盒子已经先后完成6轮融资,是教育领域成长最快的公司之一。目前团队规模已经超过1000人。
公开资料显示,作为作业盒子的实控人,刘夜旗下担任法定代表人的公司一共有五家。其中,有两家是在今年刚刚成立的,分别是北京实践理性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小盒科技有限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作业盒子科技有限公司为(中国)涉及台湾香港澳门前面请全部加中国台港澳独资有限责任公司,大股东为物自体有限公司。今年3月,公司注册资本由8000万美元增加到12000万美元,增加了50%。
这一切似乎都在说明:作业盒子即将开启“加速奔跑”的模式。对于立足公立教育服务的作业盒子而言,不仅要顾及老师、学生、家长,还要考虑学校需求和政策引导。教育是一个慢行业,容不得急功近利。如何在每一个方向上都要看到、找到、发掘出价值,也是作业盒子面临的最大考验。
来源:虎符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