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戗篱笆”考

导语:

修改

【原创】“戗篱笆”考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19-03-22- 21时

阅读 6749 评论3 点赞7

“戗篱笆”考

近几年来,在有识人士的努力下,上海真正的本地老房子——绞圈房子终于洗去历史的尘埃,出现在世人的视野中。细心的人们会发现绞圈房子在外部墙上,大多筑有一层竹条斜纹编结的护墙篱笆。《上海话大词典》称之为“枪篱笆”,网上也有叫“羌篱笆”的。其实 准确的叫法应该是“戗篱笆”,说它叫“枪篱笆”、“羌篱笆”是因为不了解“戗”的含义,误听了上海话的读音所致。

对于“戗”的含义,《辞海》释义有三,一、三与本文无关,其二是大堤外围对大堤起加固、保护作用的小堤。这里说得很明白,它是置于大堤外围,可对大堤起到加固、保护作用,而筑于绞圈房子外部墙上竹篱笆真是运用了此一意思,引申而成,因此名叫“戗篱笆”。这是名符其实,恰如其分。

这有两条书证,而且说来也巧。这两条书证还都与上海有关。第一条是明代上海人徐光启的。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是著名科学家、政治家,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其代表作《农政全书》卷十五:“蓋大围如城垣,小戗如院落,二者不可缺一。万一水潰外围,才及一戗,可以力戽。即多及数戗,亦可以众力戽。”这里“大围如城垣,小戗如院落”,真是运用了“戗”的第二个释义。清代名臣林则徐也有类似的说法。原来林则徐官至一品,曾在多地为官,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主张严禁鸦片,在我国有“民族英雄”之誉。道光十二年(1832年)二月,林则徐调任江苏巡抚,上海、宝山等地,正属他的管辖之地。道光十六年六月十四日,史载这一天,上海、宝山一带遭遇强台风侵袭,沿海塘堤多处毁坏。林则徐即令地方官立即组织修复,九月,草拟《勘估宝山县海塘工程折》上奏朝廷:“ 宝山江西各段塘面所筑土戗,均被风潮漫溢,全行穿缺。”这里所云的宝山黄浦江西“各段塘面所筑土戗”,是指大堤外的“土戗”,也是运用了“戗”的第二个释义。“戗”,读作qiāng,而“羌”“枪”,正好与无四声区别的上海话“戗”所同音,因此被误为“枪篱笆”、“羌篱笆”了。

其实,绞圈房子等上海老房子中,有两种“戗篱笆”,一种是上文所谈的复盖于墙体上的“戗篱笆”,材质大多是剖竹;还有另一种是作围墙之用,就是连同房屋之前的空地、院子一起围起来的“戗篱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草庐“修竹交加列翠屏”,就是以“戗篱笆”作围墙用的的。后一种“戗篱笆”在城郊常见,而前一种“戗篱笆”是上海绞圈房子所特有的。

那末,为何绞圈房子在外部墙上大多复有戗篱笆呢?原来绞圈房子,其所用的砖头大多是八五砖,就是长20CM,宽10cm,厚5cm的砖头。当时盛行单墙,这种墙,壁体单薄,容易被窃贼“掘壁洞”(在墙壁上挖洞),因此往往要在外墙上筑戗篱笆,既防雨水冲击墙壁,也可防盗防贼。笔者出生于绞圈房子中,对“戗篱笆”有切肤之痛.我们家的绞圈房子就遭遇过被窃贼“掘壁洞”之灾。那是在1962年,蒋介石叫嚣反攻大陆之机。当时我投笔从戎在福建前线,一天接到家人来信说老家绞圈房子失窃,原来绞圈房子灶间“腰沓门”门槛较高,门槛下约有一尺左右的壁脚下,未筑上戗篱笆,贼骨头正是从这里下手“掘壁洞”,进入我家偷盗的。俗话说:“篱笆扎得紧,野狗钻不进。”当年我家老宅正因为戗篱笆没有扎紧,才给了贼人于可乘之机。因此,说它叫“枪篱笆”、“羌篱笆”,就无法解释它的防护作用.

“戗篱笆”误称为“枪篱笆”、“羌篱笆”,那么,其他有没有误听误叫的呢?

(刊于2019年3月18日<上海法治报>)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江上人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7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7人点赞

紫来斋(朱)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工行刷6星实操经验分享
Intel 酷睿i7三代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