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的这个县,曾经属于江苏省,现在发展成人口百万的大县

在安徽省的最北部,有一个县城叫做砀山县。它处于黄淮海平原之上,与周围的4省7县接壤:与安徽省的萧县,河南省的虞城、永城、单县,山东省的单县,江苏省的丰县相接壤。境内陇海铁路、310国道横贯砀山县城,黄河故道和故道大堤遗址穿过砀山北部乡镇,东西长44千米,南北宽28千米,砀山县平均海拔约48米,总面积达到了1193平方公里。

至于砀山县这个名字的来历,我们可以从许慎的《说文解字》中看出,里面提到过:“砀,文石也。”在何晏的《景福殿赋》中也曾提到:“墉垣砀基,其光昭昭。”再有就是《淮南子·本经训》中提到:“玄玄至砀而远照。”由此可见,“砀”是一种岩石的名字,这一种岩石上面有花纹,而且发亮,寓意着美好。后来,“砀”这个字就成了行政区的专名。

砀山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大约可以追溯到西周初期,大约公元前1000多年。那时的砀山在宋国的统治之下,战国中期宋国曾在这里设置砀郡(此后砀山便以芒砀山为名)。虽然后来砀山曾经几度被楚、吴等国掠走,但是宋国在砀山设立的砀郡行政区却为后来秦朝在这里设置砀郡奠定了基础。

秦朝统一六国后,将天下分为三十六郡,其中砀郡便是在宋国的砀郡和楚国砀郡的基础上设置的。《辞源》说:“砀郡,秦置,以砀山名,治砀山。辖境相当于今河南开封以东及商丘,山东金乡、单县、安徽砀山(当时属于下邑)、亳州等地。”

汉王刘邦即位,革除砀郡,将砀山划分给彭越的梁国(治今砀山县城东毛李庄),东汉灵帝时期又恢复砀郡,仍治今砀山县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砀山隶属徐州。明版《砀山县志》说:“魏废梁国,以县隶徐州。”清版的《砀山县志》也有此种说法:“魏废梁国,以砀县隶徐州。”

南北朝时期的宋,重新设置了砀县,南齐时候废除,后北魏复置砀郡,北齐又废砀郡、砀县,设置安阳县。

公元598年,隋朝时期,把安阳县改成了砀山县,从此以后,砀山县又被换过几次归属地,但这个名字却没有再改过,一直在沿用。到了唐代,砀山县大体上一直归属那时的宋州,公元889年,砀山县归属了辉州,到了后唐,又把砀山改成了单州管辖,这个行政区划一直到五代时期结束后才有了变化。

宋元时期,砀山县的行政区划没有发生太剧烈的变化,宋代主要归属单州管辖,元朝时期砀山属于河南江北行省,曾因洪水淹没被并入单县,后来又重新设置。

明清朝时期砀山随徐州改属中书省,清朝时期的砀山属江南承宣布政司徐州。后徐州升为府,砀山属徐州府。民国时期砀山一直归属为徐州。

1936年,砀山解放,砀山属豫皖苏解放区三专区。到了1949年1月,这时候砀山属于当时的中原行政区商丘专署,1949年10月,又把砀山归属于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宿县专署。1950年2月,把当时的砀山县民主政府改成了砀山县人民政府,1952年,砀山县被划归江苏省管辖。1955年2月21日,又将砀山县划入安徽省管辖,直至今日。今天,砀山县总人口约100万(2018年),下辖13个镇。


写秋色的成语(形容秋色的成语句子)(40个)
去哪儿网app怎么改签 去哪儿旅行改签方法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