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門遁甲以乙、丙、丁稱為三奇;以開、休、生、傷、杜、景、驚、死稱為八門,故名「奇門」。天干中「甲」最尊貴而不顯露,六甲(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常隱遁於「戊、己、庚、辛、壬、癸」六儀之內。後三奇六儀分布九宮,而甲不獨占一宮故名「遁甲」。在古代民間流傳只有帝王身邊如軍師、欽天監、國師等重要大臣才通曉奇門遁甲之術。此法後來被神化為一門法術以至於一些小說將其描寫為有「飛天遁地」之本領的法術穿鑿附會。亦有人稱之為帝王學,認為基本格局反映了社會的人事、生活、社會制度及天文、地理、風土等。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奇門遁甲被認為是以易經、八卦為基礎,結合星相曆法、天文地理、八門九星、陰陽五行、三奇六儀等要素的一門學問。據稱姜子牙、范蠡、張良、諸葛亮、劉伯溫等人都曾使用過奇門遁甲。奇門遁甲在中國古代主要用於國事、兵法的排兵布陣方面。在21世紀已被用於商業發展、市場經營、管理等方面的預測。
「奇門遁甲」的含義是由「奇」「門」「遁甲」三個概念組成。
「奇」就是乙(日奇)、 丙(月奇)、丁(星奇)三奇。
「門」依據排宮法(轉盤)與飛宮法(飛盤)的不同有八門和九門的區別。其中排宮法較為常見。
排宮法 - 八門:休、生、傷、杜、景、死、驚、開。對應八神。其中開、休、生為三吉門。死、驚、傷為三凶門。杜門、景門為二中平門。
飛宮法 - 比排宮多一中門對應九神。九門:休、死、傷、杜、中、開、驚、生、景。其中開、休、生為三吉門。死、驚、傷為三凶門。杜門、景門、中門為三中平門。
「遁」即隱藏,「甲」指六甲(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甲」為十干至尊,藏而不現,常隱遁於六儀(戊、己、庚、辛、壬、癸)之下。
隱遁原則是甲子同六戊,甲戌同六己,甲申同六庚,甲午同六辛,甲辰同六壬,甲寅同六癸。另外配合居地盤的八卦方位(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居天盤之九星(天蓬、天任、天衝、天輔、天英、天芮、天柱、天心、天禽),居神盤之八神(排宮法:值符、螣蛇、太陰、六合、白虎/勾陳、玄武/朱雀、九地、九天)或九神(飛宮法:值符、螣蛇、太陰、六合、太常、白虎/勾陳、玄武/朱雀、九地、九天)。
實務上歷史曾有數理奇門和法術奇門之別,而法術奇門實為開壇作法等道教程序有踏天罡步和符咒[1]等被視為太多玄虛和迷信之物,因此法術奇門漸漸式微到了近代已經不再有人提及或被視為純粹神棍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