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街道地处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核心区,辖区东至京包线,西止中关村大街,北起成府路,南至北三环西路,总面积5.28平方公里,共有居民7.3万户22.1万人,其中,常住人口17.5万人,流动人口4.6万人。辖区共有社区30个,商务楼宇32座,科研院所23家(其中中科院系统21家,另有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纳米科学中心2家),中学4所,小学7所,幼儿园11所,医院 2 家,剧院影院 2家,博物馆2家。
辖区汇集了以中科院所属院所、航天五院、中国航空科技集团为代表的一批国家级科研机构和以联想、龙芯为代表的上百家高科技企业,汇集了5000多名科学家和高级知识分子,仅两院院士就有133位。该地区是中关村核心区的核心,是世界上科教智力资源和高科技企业最密集的区域。目前启动建设的中关村科学城、中关村航天科技园、中关村航空科技园项目均位于辖区内。
辖区是海淀区中小学教育比较集中的区域之一,拥有北大附中、中关村中学、101中学分部、中关村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小学等十几所知名的中小学校以及新东方、巨人等民办教育机构。除此之外,整个辖区被高等学府紧紧环绕。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语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科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体育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等学府成为中关村街道的延伸资源。
辖区内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氛围并存,既拥有大钟寺古钟博物馆等文物保护单位。
同时还拥有当代商城、超市发总店等大型商业设施以及翠宫饭店、京仪大酒店等多家五星级酒店,可以为不同人群提供全方位、多样化的休闲、购物、娱乐服务。
中关村街道办事位置:
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00号(街道办事处)
办公时间:9:00-11:30;14:00-17:30周一至周五(法定假日除外)
办公电话:010-62550696、010-62554504
邮政编码:100190
【咨询服务】
咨询方式:来电咨询
受理时间:24小时
受理部门:值班室
联系电话:010-62550696
二.政务服务大厅(社区服务中心、社保所、职介所)
办公时间:9:00-12:00;13:00-17:00周一至周五(法定假日除外)
三.中国科学院黄庄小区818楼(中关村街道残联)
四.双榆树西里16号(中关村街道司法所)
【方志】这里是中关村街道:创新的起点,科技的摇篮
来源:海淀宣传微信公众号
在北京,“中关村”的名号,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目前,中关村已经成为世界科技创新的“并跑者”,甚至在某些领域已经成为“领跑者”。
而有一个地方,作为中关村的核心区,它是中国第一个高新区和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诞生地,有30多年的服务创新创业的历史。
如今,这里已成长为北京氛围最浓、要素最完备、科技创业者和投资机构紧密聚集的创新创业高地。
这里,就是位于海淀区中部的中关村街道。
地名的渊源
查阅古文献、古地图可以发现,如今的中关村是处在一片水域中的小村子,文献中甚至没有留下它的名字。直到民国初年,北京的地图上才有了“中湾”这个标记。
这个地方,在1951年的《北京市郊区地形图》中被标注为“中官村”,后来沿续了十多年,当地的路牌也相应改成了“中官村”。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学院选址于此,众人觉得“中官”二字不吉,时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陈垣先生提议更名为中关村,大家均欣然接受。
中关村的名字由此便正式固定下来。
进入建制 初具雏形
原本的中关村范围并不很大。1949年前,那里还叫“中官村”,归北平市十八区十八保管辖。十八保设在保福寺,下辖保福寺村、中官村、蓝旗营和三才堂村。
当时,中官村是十八保属下的第五、第六甲。土改以后,十八保被保福寺行政村所取代,中官村为第五闾、第六闾。
1952年,中国科学院确定了以中关村为院址的规划,并将此地更名为“中关村”,从此被划进了中国科学院的建设蓝图的范围内。
中关村北部的土地从中国科学院原有的建设蓝图中划出,划出的部分形成了北大中关园。
中国科学院在中关村剩下的土地范围内及其保福寺村、蓝旗营和三才堂村的部分土地上征地进行建设。
至1959年,中关村已经被中国科学院的几个研究所和北区宿舍全部覆盖。
此时期,“中关村”和“科学院”一个作为地名、一个作为单位名称可以相互代用。而中关村作为这一地区的地名概念,已经被各方所认可和接受。
直到1959年7月,中国科学院人员及家属居住比较集中,但迁报户口、办理粮油供给关系、结婚登记等手续还是需要去大钟寺派出所,路途较远、交通不便。
为解决这一情况,中国科学院要求成立办事处、派出所。海淀区在不打破行政区划的前提下,决定不成立办事处,只成立了一个居民工作站,全名为“东升人民公社中关村居民工作站”。
1961年,海淀区中关村街道办事处正式成立。
从这个时期起,中关村正式列入北京市基本行政单位编制序列。
走向成熟,创新屹立
八十年代初,“下海” 这个词迅速在中国大地上热了起来。1984年,北京中关村里充满着躁动,一批批科技人员开始 “下海”。
当时的中关村已经有40多家科技企业,并在北京城里拥有了“电子一条街”的名声。
当时那里最出名的人是陈春先,而最知名的公司是“两通两海”:信通、四通、京海、科海,它们的创办人无一例外都是中科院的科研人员。
同样是1984年,柳传志带领10名已届中年的科技工作者们,怀揣着20万人民币的启动资金,以及要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的坚定信念,在北京中关村科学院南路2号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仅仅20平方米的传达室里创办了联想集团的前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
1988年5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它就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前身。1999年6月5号,国务院“关于建设中关村科技园有关问题的批复”,使原本就被世人瞩目的中关村成为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热点。
中关村概念也得到了极大的升华,“批复”不仅指明了中关村发展的战略目标,而且向世人展示了一幅中国科技发展的宏伟规划蓝图。
“现在的中关村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梦幻般的速度让人耳目一新,体现了中关村勃勃的生机和无限的活力,这也是中关村的灵魂。”
科学圣地
中关村街道有着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这里集中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航天科技集团502研究所、卫星制造厂等中央所属的多家科研院所。
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和空间与应用研究中心这三大中心都坐落在中关村街道内。
这里聚集了联想控股、中科电子等高科技企业和各类企业约数千家(含国有、集体、私营、港澳台商独资、中外合资经营、外资企业)。得天独厚的投资环境和政策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海归人才和商界精英选择了在中关村街道发展事业。
知春大厦、中科贸大厦等电子产品市场,才智大厦等高档写字楼也坐落在这里,使中关村成为电子产品集散、企业总部集中的地区。
中关村街道因此被誉为“中国的科学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圣地和创新源地。
人才高地
这里是世界上智力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中关村街道汇集了5000多名科学家和高级知识分子,仅两院院士就有130多位,是世界上科教智力资源和高科技企业最密集的区域。高素质人才如云,使这里天然形成了一个“智库”。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中关村街道的基础教育那是鼎鼎有名。著名的北大附中、中关村中学、101中学分部、中关村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小学等十几所知名的中小学校都地处中关村。
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批新兴教学、科研机构如著名的新东方学校等也选择在这里扎根。中关村街道拥有一批优秀的教师队伍,成为海淀区中小学教育比较集中的区域之一,被誉为“希望源地”、“未来高地”。
除此之外,整个中关村街道辖区还被高等学府紧紧环绕。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语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科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体育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等学府成为中关村街道的延伸资源。
中国顶级高校的聚集,直接为中关村输送了新时代所需要的高级人才。
文化园地
中关村街道的文化与艺术同样璀璨、引人注目。
辖区内的大钟寺古钟博物馆本为皇家佛教寺庙,于1985年辟为古钟博物馆,馆内展示中、外古代钟铃共400多件,并于1996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式成为受国家保护的古迹。
澳华影院、海淀文化艺术中心体现了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统一,除此之外,中关村街道还拥有众多的书法绘画、音乐表演等文化艺术团体,折射出中关村人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科学、教育、文化与艺术的有机统一,在中关村街道辖区得以完美体现。因此,有科学院院士称中关村街道是“中国未来社会的典型代表”。
如今的“中关村”由于科技园区“一区五园”的建立,已经超越了原中关村的地域范围,成为一个跨行政区划的政策区域,并成为一个高科技品牌概念。
让无数青年热血沸腾并为之奋斗的“中关村”在中关村街道诞生,如星星之火遍布全城,从这里走向世界。
我们会记得,如今的无限可能性,都源于当初那崛地而起的“电子一条街”。从寥落的几户人家到今日高楼林立、人群熙攘,从昔日的自然村落到今天的高科技产业园区,中关村的巨变,是共和国科学发展史的缩影。
中关村街道在悠悠历史长河中,见证了岁月的变迁,向世人讲述着一个蓬勃而辉煌的故事。
翻译
搜索
复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