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神话揭秘:女娲补天与大禹治水是同一场洪水?

大禹治水

与女娲差不多,最早的大禹文字记载,也是出现于西周时期,即本世纪初发现的西周初期的青铜器遂公盨,上面最早记载了大禹和大禹治水,说明西周初期大禹治水就已流传。

在此之后,《尚书》、《庄子》等书籍也记载了大禹和大禹治水事迹。《尚书·虞书·益稷》篇云:“予创若时,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

《山海经·海内经》:“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岛”,说明洪水持续了很久,按照“鲧复生禹”和大禹“居外十三年”来看,估计洪水持续时间不下于30年,最终才被大禹成功治理。

根据传世文献记载,帝舜在位三十三年时,正式把天子位禅让给禹。十七年之后,帝舜在南巡中去世。三年治丧结束,大禹避居夏地的一个小邑阳城(大约是今天的河南登封市王城岗遗址),将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但天下的诸侯都离开商均去朝见禹王。在天下诸侯的拥护之下,大禹正式即王位,居住在阳城,所谓“禹都阳城”,国号夏,距今4000余年。

从传世文献来看,女娲补天与大禹治水,面临的绝对不是同一场洪水。

然而,关于女娲治水和大禹治水,却又有几个疑问。

一,大禹治理的水患,根据考古和文献记载,大约可以确定在鲁西南济水到淮河一带,整个夏朝实际国土面积不到10万平方公里。天下那么大,除了大禹活动区域之外,其他区域也应该存在水患,那么又会是谁在治理?

二,女娲出现的时间无法界定,但基本可以确定是“母系社会的女酋长”,有学者推测女娲可能来源于少数民族,最终演化成汉族的创世神。在大禹的华夏联盟(已进化到父系社会)之外,是否还存在母系社会部落,他们是不是以女娲为首领(或部落名称就叫女娲,或部落酋长固定名称叫女娲)治理了水患?

三,根据考古发现来看,女娲应该是北方人,尤其辽宁牛梁河遗址出土的女神庙、挖出的1500坩埚和“无头无尾无足”的玉龟等,显示女娲很可能是北方人,和大禹生活区域相去甚远。因此,会不会女娲是一个部落名称,传承到4000余年时,正好遭遇一场大洪水,女娲部落由此留下治水传说?

如今不少学者提出“夏商二朝并列存在”的观点,那么大禹和女娲并列存在就未必不可能了。到了后世,由于缺乏足够传承记载,所以就将我们熟知的上古人物,搞出一个传承族谱出来,实际上很多只是同时代不同部落的人物,将之糅合在一起,排序形成中华文明不同时代的先祖。

可以大胆猜测一下:4000余年时,华夏遭遇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洪水,鲧和禹父子接力30余年治理成功,但在华夏联盟之外的广大区域中,却也有其他部落或政权治理了洪水,比如一个叫女娲的部落也治水了,只是传说中手段极为神奇,采用的是“补天”手段。最终,这个女娲部落融入华夏联盟,于是补天的传说也就此流传了下来,成为华夏上古神话之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华为麦芒10停产了吗
目录的解释及意思